Hi:欢迎来到58硕博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 >

论述网络言论自由的自我责任

作者2019-03-29 09:40未知

  自由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事情,其本质而言就是任性,意味着可以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需要去考虑这么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但是社会的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去思考,自由该有什么样的限度就拿朋友圈刷屏的罗一笑事件,我们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应该保持理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切勿成为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冲突

  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代码的世界,其背后都是一连串的代码,而且互联网还有更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彻底删除自己的行为,一个隐身”+“代码的世界。

  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的冲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体与个体之间。这其实就是私对私的问题,前文中提到过,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在线上彼此不知道对方是谁,对于一些心存不轨者,这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所以互联网诈骗、互联网侵权、互联网犯罪层出不穷。

  第二、与公权力的冲突。公权力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或者是侵害,一般都是基于整个社会的考虑,难免会对其进行限制,但这也不能排除公权力对言论自由的主动侵害。如“2007 年海南瞻洲网络山歌案2011湖南教师发表网文被拘案2012 广东佛山网友转贴被拘案等。

  二、网络言论中的自我责任

      (个人理性在网络言论中失效的原因

      在这里举一个前段时间发生的罗一笑事件。在微信朋友圈,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一夜之间被刷屏了,起初以为只是一篇引起大家共鸣的散文之类的,点开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父亲给自己得白血病女儿写的,文章中所抒发的感情确实激起了众多网民心中那份爱心,但同时也是一个募捐倡议,将这篇文章转发一次,就能得到一个机构的一块钱资助,于是大家都纷纷转发。

  对于这个转发文章的事情,我在朋友圈问过很多已经转发了的同学,这个事情是真是假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明,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转发了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事情即使是假的,但我出于我自己的意思表达,我就是愿意去转发这样的文章。

  2. 不需要负责的心态,这是一个很大的争议点,转发这篇文章的同学认为,文章不是我写的,我只是一个信息的搬运工,我不需要负责。

  3. 碍于情面。朋友圈里的每一个人都转发了,就你没有转发,而且是这样一个关于救助白血病小女孩的文章,你不转发怎么说的过去。

  4. 舆论的无形压力,社会的氛围影响言行是很明显的,在这个事件中,周围人都那么做了,就你不做,舆论就会无形中进行谴责。

  基于以上的这些理由,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类似的事件中,个体没有保持理性,个人的理性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将人性的这种特点分析的很透彻,盲目随从大众在互联网世界就是一种肆意的妄为。

  自我责任在网络言论中的作用

  在互联网空间保持个体的理性,保持自我责任的认知感是非常必要的,自我责任在网络言论中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责任感可以促使个体用户在互联网空间进行言论发表时,会更加理智,更加谨慎,互联网是一个平等的平台,每一个个体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的技术环境下,能够激发个体用户作为一个主人翁身份的自豪感。

  第二、自我责任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环境虽说是无形,但是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互联网空间的秩序需要每一个个体共同维护。

  第三、有助于互联网法制的建设。互联网立法的进程中,个体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理性在网络言论中发挥作用,也就更能够保障网络言论自由。

  三、结语

  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对于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不能因此而松懈,在互联网面前保持理性,发扬自我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环境,正确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利。

58硕博论文网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宪法]【法律论文】未成年人校
本文是一篇 法律论文 ,本论文着重强调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法律保障体系、预防机制、事后处理机制的缺失和各方面因素影响,根据产生的原因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域外国家对该行为的法律规制和具体措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最后从完善反校园欺凌相关立法、建立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机制与事后处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国...[全文]
[宪法]浅析湖南省民族宗教侨务
省民族宗教侨务法制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2010度的工作无疑是一股暖流给高寒地区送去了春天和温暖,它产生的效果是进行时的,是值得大家期待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族宗教侨务法制研究会名誉会长刘莲玉说起研究会2010年的工作成效,激情洋溢,右手随着讲话的节奏在空中划过一道强劲有力的弧线,丝毫不理会打着石膏、缠着厚厚绷带的左手。这是7月18日,一...[全文]
[宪法]浅谈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
从国家的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看,公民权利在第一位,国家权力在第二位。公民享有宪法上的权利是人权宪法化的结果。而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自由的需求,依法让出部分权利和自由从而形成国家权力。没有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就失去存在的根源; 同样,没有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就得不到有效保障。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国家权力不可能自发地、...[全文]
[宪法]浅析普通法对香港基本法
一、普通法的要义及其法律解释方法 (一)基本法对普通法的保障 英国人在占领香港后就将普通法移植过来, 其目的在于在香港确立适应其统治需要的政治秩序。而且, 在民主化成为世界性潮流后, 英国人为了克服其殖民统治因缺失民主制度造成的正当性困境, 在香港大力发展法治, 以确保其统治的合法性。因而香港地区成为名符其实的普通法地区。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确立了香港...[全文]
[宪法]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
一、网络言论自由权滥用的现状 (一)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和立法中的困境 2001 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使得人肉搜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8 年12 月,王菲因人肉搜索起诉网站侵犯隐私权、名誉权案胜诉,诸如此类案件的发生也让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网络言论中的犯罪问题和侵权问题,而进入司法程序后的这些案件几乎全部触碰了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边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网...[全文]
[宪法]浅析宪法解释的性质与方
一、宪法解释:客观的, 还是主观的? 宪法规范和宪法条文具有模糊性、抽象性、开放性和政治性, 这就决定了宪法解释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解释。首先, 宪法解释与社会的基本价值体系、国家的政治共同体问题有密切的关联, 而法律解释则未必如此;其次, 一般的法律规范往往比较具体明确, 解释的空间较小, 而宪法规范中包含着大量原则性、抽象性的内容, 所以解释的空间比较大;再者...[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