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58硕博论文网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史学理论 >

中国音乐教育史理论研究

作者2019-03-25 10:31未知

 众所周知,在学科领域建设中总是离不开前人的经验导论,正是因为前人的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才推动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研究,进一步构建音乐教育史的知识理论体系。在中国的音乐历史道路上,音乐教育史研究的知识体系是在诸多的成果和文献基础上进行多次系统的梳理,掌握真实的历史信息,继而创造、更新、编制而成的。

  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发展研究

  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对我们国家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国家在古代就已经埋下了音乐的种子,这属于音乐的萌芽阶段。

  ()夏、商、西周。我们国家音乐的发展起源于这个阶段,并且音乐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夏代是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教育在这个时代开始兴起。到了商代、西周,教育制度得到了深层次的发展,音乐开始萌发,人们意识到了音乐为他们带来的乐趣。西周时期,已经有专业的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并且学习音乐的学生也有很多。如成均为学乐之所,由大司乐主之东序为学干戈羽禽舞之所,由乐师主之警宗为演礼习乐之所,由礼官主之。这段记载了人们在音乐的学习上还是较为重视且正式的。经过研究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当时音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不作为当时入仕考试的标准。音乐运用在官宴、娱乐以及祭典礼仪等,音乐在当时是达官权贵才能享受的东西,这种教育在当时不是学习知识而存在的,学习歌舞技艺为的是满足统治阶级的娱乐,而不是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

  ()秦、汉。秦朝在当时已经统一了中国,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由于政治上的稳定,经济在当时得到了快速发展,音乐在当时更是以娱乐形式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由于秦朝在当时较为奢靡,音乐教育在当时并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汉代时期,乐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是西汉当时最为重要的音乐研究机构,汉乐府主要负责音乐表演、创作、搜集民歌和训练乐工。音乐教育思想方面,董仲舒承袭了儒家观点,重视礼乐教育,他认为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他认为音乐教育是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以及人们生活和谐的,这种音乐教学思想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音乐教学,促进了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隋唐、宋元时代。隋唐、宋元时代还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时代,社会的稳定为音乐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音乐教学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当时,不仅是官学音乐得到了快速发展,民间音乐也迅速崛起,并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太常、太乐、清商、鼓吹诸署以及教坊、梨园等,都是当时专业的教育机构。这些音乐机构虽然从事音乐表演,但是在音乐人才的选拔上也十分严谨,培养出了许多专业的音乐人才。音乐机构的设置保证了音乐的长足发展,为封建社会输入了许多音乐人才,促进了统治阶级的稳定。这种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体制对我们后来的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的进步,音乐书籍的出刊以及乐器制作水平的提高,音乐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的音乐教育呈明显衰退趋势,受科举制度的影响,音乐教育已经不受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的传习都局限于技艺的传教,且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宫廷宴乐或城镇各类娱乐圈中俗乐活动的需求。这个阶段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思想上的限制,人们对于音乐教育便有了新的需求。

  二、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发展研究

  自1897年盛宣怀创办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7年的《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制定了师范音乐教育制度,标志着近代音乐师资培养体系的诞生。从此,中国音乐教育有了正规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制度。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里,师范音乐教育经历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抗击外敌等不同历史阶段,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中国近代化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为我们日后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资培养萌芽阶段。19世纪末,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学堂的开设,但是师资力量却满足不了当时的需求。18972月,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打开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大门。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师范教育正式以独立体系被确立。1906年,福建全闽师范学堂开设了一年制的音乐专修科,成为中国最早设立音乐专修科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教育方面,张之洞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在课程设置上确定加入音乐课,里面包含着乐典、风琴、钢琴、唱歌等科目,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开创了高师音乐教育和艺术专科教育的历史。1907年的《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确定了音乐教学的目标。并且音乐教材在当时有了初步发展,陈邦镇等编译的《音乐学》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师范学校音乐教材,为以后师范音乐教育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奠定了初步基础。至此,音乐教学初具雏形。

  ()师资培养体系基本确立。辛亥革命的胜利,确定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瓦解。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民国政府也进行了教育改革。1913年,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和《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规定课程设置中必须涵盖音乐的教学内容,为音乐教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后,中国教育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学制中,音乐在学校成为主修课。1919年,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创办了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音乐师资的学校。由于教学标准的确定,学校的课程内容发生一定性质的改变,音乐教学在当时发展态势良好,为社会上培养了许多音乐方面的人才,不仅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还促进了音乐教学的发展。此时,近代化的音乐师资培养体系基本确立。

  ()师资培养逐步完善。1927-1949年,中国经历了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受战乱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发展较为动荡,教育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也较为艰难,但是这个时期的教学发展却为我们带来十分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焕然一新。1937年教育课程的设置中音乐教育就占据了很大的比重,1939年音乐教学内容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解放战争之后,音乐教育已经和普通学科一样在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音乐教学的重要地位正式被确立。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史的探究是音乐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理论研究,其意义在于建构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推动音乐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在现代理论教育学习中,音乐教育发展史的理论研究也是为了让当代学子更好地了解、学习该课程。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换代高校的音乐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其教学形式也在逐渐多样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特色的完善的教育体系。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更是今后继续深化音乐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58硕博论文网

最新更新

[史学理论] 浅析政治视角下的春秋女性形象
[史学理论] 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问题》的现实价值
[史学理论] 商鞅、韩非子政治思想探究
[史学理论] 浅析蒋介石与结拜、兄弟联盟与政治企图
[史学理论] 关于对政治文化体现民族性认识的探讨
[史学理论] 重视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史学理论] 浅析史学理论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史学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继承与参考属性评定
[史学理论] 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的现实价
[史学理论] 浅谈高三历史复习课史学理论教学问题

热门推荐

[史学理论]浅析政治视角下的春秋女
摘 要 《左传》主要记载祀与戎为主的国之大事,女性的身影在其中相对暗淡。关于女性的事迹,出于政治教化的目的,该篇 史学理论毕业论文 往往把它放在更大事件的背景下叙述,让我们看到在当时男性为主导的政治舞台中,从来就不缺少女性的影响。 《左传》叙述了春秋乱世的生活情景,涉及人物约三千多个,其中女性一百五六十人。《左传》主要是从政治视角叙述这些女性...[全文]
[史学理论]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的 史学理论 问题》一书的作者张庆海,在以人为本的史观基础上,强调史学的人文性,反对史学科学化,提出史学理论在中学教学的应用方法,以及直面中学历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作者的这些观点引起学术界和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历史教学;中学史学;史学理论;现实价值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一...[全文]
[史学理论]商鞅、韩非子政治思想探
摘 要:中国古代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韩非子和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政治思想不仅为维护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巨大地支撑,而且更为当今时代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该篇 历史论文 针对韩非子和商鞅的思想,进行具体分析。 关 键 词 :商鞅 韩非子 政治思想 商鞅和韩非子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任务,他们的政治思想奠定了法家思想的基础.商鞅,又叫公孙鞅,战...[全文]
[史学理论]浅析蒋介石与结拜、兄弟
该篇 史学理论毕业论文 讲述了蒋介石与结拜、兄弟联盟与政治企图,江湖上结拜的原始含义是为了义,因而结拜又叫结义.但当江湖上的结拜蔓延到政治领域之后,这种结拜就变了味,就演变成一种用江湖的形式所掩盖的政治企图.有政治色彩的结拜,就是要造就短暂的利益共同体---兄弟联盟.这种结拜也会形成兄与弟的江湖亲情,有时还要举行仪式、交换名帖。名帖上写上信誓旦旦的话...[全文]
[史学理论]关于对政治文化体现民族
【摘 要】随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治文化与民族性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史学理论 认为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由各民族的人民共同创建的,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民族政治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保留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民族性。 【关 键 词 】政治文化;民族性 我们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而人类的文明更...[全文]
[史学理论]重视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
本论文为关于 史学理论毕业论文 答辩,关于重视对史学理的和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可用于史学理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得科学地研究历史有了可能.正因为如此,学习、研究、运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推进历史研究、繁荣和发展历史科学,具...[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